青春期心理健康的八项标准
青春期,是人生中一段‘崎岖、狭窄而且又坎坷”的‘峡谷”。而青春期的心理健康,也就成了青少年能否顺利穿越这段峡谷、长大成人的关键所在。那么,拥有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才算健康的呢? 教育专家们总结出以下八条标准。 自知:心理健康的青少年,应该对自己的相貌、体型、体质、生理状况和心理动机、体能、态度、兴趣、情绪和情感、气质、性格、品德、智慧等方而都有所了解,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,并且能高兴地接受自己,努力发展自己,主动地做自我教育。实际上,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各方面都有比较明确的了解,方能扬长避短,获得满意的结果,所以正确的自我观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。 自爱:人对自己的认识并不是一个抽象概念,它本身就带有一种情感和态度,伴有自我评价的感情,即对自己是好感还是恶感,是满意还是不满意。而青少年对自己应该持一种愉快地接纳的态度,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生理缺陷,也应该安然接受,不怨天尤人,不自寻烦恼。而一个人要想赢得别人的喜欢,惟有自己先喜欢自己。 自信:居里夫人说过:“我们应该有信心,尤其要有自信心!我们必须相信,我们的天赋是用来做某种事情的,无论代价多大,这种事情必须做到。”青少年也应该要有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自信。当然,要使自信不流于想入非非的幻想,必须要像居里夫人那样伴之以汗水和勤奋。 自制:人的欲望是无穷的,如果把欲望比作一匹野马,人的自制力就像疆绳,而只有在疆绳控制下的马,才是一匹有用的马。而对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,青少年有可能眼花缭乱。这时候,必须用坚强的意志来抵制各种诱惑,以免陷入沼泽不能自拔。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,自制是心理结构中最重要的调节机制,也是心理成熟的明显标志。 自谦:在认识新事物时,人们总是从无知到有知,从少到多逐步提高的。无论经验多么丰富,在错综复杂的事物而前,谁都难免会有失误。因此,任何人都要保持谦虚的态度,不断地学习,不断地进取。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来说,谦虚更具有非常实际的意义。随着接触社会面的扩展、程度的加深、频率的增强,摆在青少年面前的新课题也会日益增多。要想顺利解决这些新课题,就要求青少年善于学习,取长补短,使自己更快地成长进步。可以说,自谦是防止青少年昙花一现的良方。当然,做一个真正谦虚的人,是要能恰如其分地估计自己,不骄傲,也不自卑。 自尊:在社会生活向现代化发展的今天,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。交往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。在交往中,为了赢得别人的尊重,你首先必须尊重自己,坚决维护自己的人格,不做有损人格的事。“尊严无价”并不是一句空话,因为自尊心会鼓舞人每时每刻都要力争上游,获得成功。 自强:毋庸讳言,人人都有依赖思想。青少年由于涉世不深,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难免畏惧,对父母及他人产生依赖思想更是不可避免。但青少年要逐步克服依赖思想,走自强之路。须知,市场经济更需要的是你自己的能力。为了自己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乘风破浪,青少年必须树立这样的自强意识:吃自己的饭,流自己的汗,自己的事自己干,靠天靠地靠老子,不算是好汉。 自持:人的一生,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。什么事情都一帆风顺的只能是极少极少的人。不幸绝不会因为你年龄小就轻易放过你,幸运也不会因你的平凡而总是花落别家。青少年年轻气盛,更应该努力使自己的清绪稳定、乐观、容易控制,不因不幸的打击而丧失生活的勇气,也不要因为幸运就忘乎所以。 【摘自《家长》2004年第10期,杨广中】
|